在樂理中,要表達兩個音之間的距離,可以稱之為“音程”,“全音及半音”就是音程的距離單位。

最小的距離單位是“半音”,也就是隔壁的音;若將“兩個半音”加起來就等於一個“全音”,也就是隔壁的隔壁。一個全音加一個半音,就是隔壁的隔壁的隔壁,這樣還不理解的話,那我在用另一種解釋的方法。

鋼琴鍵

上圖的鋼琴鍵標示著音名,共有七個白鍵與五個黑鍵,因為鋼琴鍵的設計並不是等比例的,為了看的清楚一點,我將每個鍵以橫向均分的方式排開,如下圖:

如果想知道兩個音之間的距離有多遠,此時就可以用相差了幾個全音幾個半音的方式表達,例如從 C 走到G ,就從鋼琴鍵上的起始音 C 開始數到目標音 G,過程中有多少個全音半音的間隔,可以拿尺來量量看,下圖是我自己畫的音程尺:

如上圖所示,用音程尺量過之後,就知道中間共經過了七個半音,也就是三個全音一個半音。

再舉一個例子,如果我想知道 F 到 D 之間的距離有多遠的話,請看下圖就知道解答囉!

只要把音程尺往右移動到 F 當作起始音,就可以得知與 D 之間的距離相差了四全一半。

另外​在這裡順便補充一下〝升降記號〞及〝同音異名〞,這個是升記號「#」,這個是降記號「b」,升記號是指音往高音走半音,降記號就是音往低音走半音,而升降記號也與音名的命名有關係,有的時候同一個音會有不同的名字,稱為「同音異名」,例如鋼琴鍵上的黑鍵就是很明顯的例子,但同音異名並不是黑鍵的專利,白鍵也有同音異名,例如 C 降了一個半音下來,也可以稱為 Cb,但 Cb 的音也等於 B 的音,這個就是白鍵的「同音異名」了。

而該用何種方式來命名,就要看調性及音階的排列順序來決定,一般而言不太會用到 Cb,但如果遇到 Gb 大調的話,那 Fa 的音就會以 Cb 的方式來命名,因為 Gb 大調有 6 個降記號,請看下圖:

Gb 大調

Cb 與 B是相同的音,但在 Gb 大調裡, Fa 的音還是會以 Cb 的名稱來表示,這樣音名就不會重複,可以避免與 Mi(Bb) 的音搞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