〝音程〞指的是兩個音之間的距離,前面的課程中有教過各位使用《全音及半音》的方式來計算,而在樂理中對於如何計算音的距離來說,實在是太重要了,所以在這裡幫各位再複習一次。我們來算從 G 走到 E 的距離?

1-4p1

經過音程尺測量過後,得到的結果是九個半音,或著是四個全音一個半音。

如果兩個音的距離很遠的話,這樣慢慢的數幾個半音幾個全音,好像就不是這麼的方便了。

所以這堂課要來講如何用“度”來計算音程,可以把“度”當成另外一種計算單位,“度”的音程命名系統是建立在大調音階的基礎上,將 Do Re Mi Fa Sol La Ti 唱名數據化,變成 R 2 3 4 5 6 7 ,R = Root (主音)。先來看下面這張表吧!

1-4p2

以這張表來看,如果G是Do的話,那麼E就會是La的音,用“度”來表達,就會稱這段距離為“大六度”,如果是更高音的La,就稱為“大十三度”。而大部份的學生對於這個系統的疑問就是,為何要分大音程跟完全音程?

這個跟兩個音之間的和協度有關聯,完全音程是全世界最好聽的音程,當這兩個音同時演奏的時候,你會感覺好像只有聽到一個音,「完全」這兩個字是中文從英文的Perfect翻譯過來的,總而言之,各位只要記住這一點,完全音程是最完美的音程就對了。

另外這張表只列出了完全音程及大音程,除此之外還有「小音程、增音程、減音程」,加起來共會有五種變化,請再看下圖吧!

1-4p3

看了圖就很好懂了,完全音程如果升了半音之後,就叫增音程,例如C→G為完全五度,但如果是C→G#就會是增五度,反過來如果是C→Gb的話就會是減五度。

而大音程升了半音之後,也叫增音程,例如C→A為大六度,但如果是C→A#就會是增六度。

大音程降了半音就叫作小音程,例如C→B為大七度,但如果是C→Bb就是小七度,再把小七度降一個半音下來的話,就會是C→Bbb,這樣會稱作減七度,但是Bbb也等於A的音,所以音程的距離與C→A (大六度)是一樣的,但是在和聲學上的意義又有一點不同,不過我學音樂這麼久,在減音程當中,我也只遇過“減五度”跟“減七度”這兩種而已。

未來為了方便表示音程,可以把自然大調音階的唱名 Do Re Mi Fa Sol La Ti ,轉換為數字的 R 2 3 4 5 6 7 去思考,這樣會比較方便記憶。

 另外,當Do的音往上走了八度音就又會回到Do的音,如果要再繼續往上的話,音程的度數也要繼續往上加,代表更遠的距離。

經驗分享:音程的快速背法

R, 4, 5, 8 = 完全音程

2, 3, 6, 7 = 大音程

b2, b3, b6, b7 = 小音程

增音程基本上只會遇到 #2, #4, #5

減音程基本上只會遇到 b5, bb7

八度音以上的音程 9, 11, 13 也等於 2, 4, 6 相同的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