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弦記號中三和弦的命名
和弦是由複數的音所組成的,是由和弦的主音開始往上推疊三度音的方式產生,疊了三個音的和弦就稱為三和弦,但疊了四個音的和弦卻稱為七和弦,而不是四和弦,和弦記號這部份是不是有一點邏輯不通?
按照我以往的教法,我會教學生們用音程去思考命名,而不是用和弦組成音的數量去命名,以結果論的角度我還會強調用數量去命名是「錯誤觀念」,但結果好像似乎又不完全是這麼一回事。
什麼是三和弦,維基百科上的解釋為「三和弦是以三度關係疊置的三個音構成的」,所以如果要用音的「數量」去解釋和弦的說法是有條件的,條件就是你只能疊三個音,疊四個音就不能用「數量」去命名,因為三和弦在英文(Triad)字面上的涵意是指三合一的意思,中文若要翻成三合一和弦也怪怪的,所以簡化成三和弦,但是「三」的命名指的是「三個音」,「七」的命名指的卻是「七度音」,這一點讓用中文學習的我們很錯亂。
整合這些邏輯之後,換一種講法:
三和弦是由三個音以大三度或小三度推疊所組成的,排列組合為2×2共有四種變化型。
所以全世界就只有四種三和弦,分別是「大三、小三、增三、減三」。
但並不是任何由三個音組成的和弦都稱做三和弦,只限定(大,小,增,減)這四種三和弦,除此之外的都不能稱作三和弦。
大三和弦的組成音為「根音、大三度、完全五度」,三度推疊的方式為大三度後疊小三度。
小三和弦的組成音為「根音、小三度、完全五度」,三度推疊的方式為小三度後疊大三度。
增三和弦的組成音為「根音、大三度、增五度」,三度推疊的方式為大三度後疊大三度。
減三和弦的組成音為「根音、小三度、減五度」,三度推疊的方式為小三度後疊小三度。
所以可簡單的用「大、小」來決定三度音的音程變化,用「增、減」來決定五度音的變化。完整的命名邏輯,應該要叫「增五大三和弦、減五小三和弦」,但五個字太長了,所以簡化成「增三和弦、減三和弦」。
結果論 vs 英文單字涵義
以這個結果論來看命名,會覺得為何不用 Third「音程」相關位置命名,偏偏是用音的「數量」Triad 呢?這點我真的覺得很匪疑所思,因為這系統也不是我發明的,我用結果論的邏輯教學生,反而還會被一些專家門說我在誤導學生,因為英文 Triad 的涵義,所以不能這樣教,那就只好他說的算囉!
掛留四和弦也是 Triad 嗎?
然後關於 sus4 的部份,組成音為「根音、完全四度、完全五度」,sus4的作用是將和弦中的大三度替換成完全四度,這是三和弦的變化型。
但變化成 sus4 之後,和弦的數量還是三個,那究竟還能不能稱作三和弦呢?
實際的中文完整命名應該為「(大三)掛留四和弦」,但一般我們也是習慣講掛四和弦,不會特別強調(大三),所以要說掛四和弦是三和弦(Triad)的一種也是說的通啦!他說的算
和弦結構
我們可以將三和弦原有的三個音,當作和弦結構的基本型,然後由這個基本型再持續往上推疊。○○○
除了「三和弦」以外的和弦記號,命名都可以用「音程」去思考,只要是四個音以上的和弦,都把他想成(三和弦+幾度音)。